正常的腰椎间盘通常在25岁以后就开始逐步退变、老化,其中的胶原成分逐渐减少,弹性也随之降低。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有长期、反复的劳损,比如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坐着,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变,或者经常弯腰负重搬东西等,对椎间盘的损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因为如此,重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运动员)、久坐和久站人群(如教授、司机、公司白领等)、妊娠妇女(胎儿重量的增加和激素水平改变导致)都是最容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青睐”的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
腰椎间盘突出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如果你正好是上文中说的高危人群,又正好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
1.腰痛和(或)放射性的腿痛,部分患者可能没有腰痛,只有腿痛。
2.行走时疼痛,身体僵硬,不能正常迈步。
3.腰部肌肉僵硬、痉挛。
4.按压腰部正中或两侧时会出现疼痛。
5.神经功能的异常,如下肢无力或感觉麻木,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
如何自测腰椎间盘突出
当怀疑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以下方法可以自我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
1、抬腿有没有疼痛加重:平躺在床上,保持不痛的那条腿不动,膝关节伸直,逐渐缓慢地抬起另外一条疼痛的腿。如果抬起角度小于60-70°时就出现明显的疼痛加重,甚至有的患者刚抬起一点,只有20-30°就会剧烈疼痛难忍,感觉像有一条“筋”扯住腿一样的痛,很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了。
2、是否跛行:在急性扭伤后,是否跛行。如走路时一手扶腰或患侧,下肢怕负重,而呈一跳一跳的步态,或是喜欢身体前倾,而臀部凸向一侧的姿态。
3、换位休息:仰卧位休息时,疼痛仍不能缓解;可尝试在左侧卧位、弯腰屈髋、屈膝时观察疼痛症状能否缓解。
4、轻敲后腰:仰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轻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缩。
5、观察关节:仰卧位,然后坐起,观察患者下肢是否可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
6、抬肢受限: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回事吗?答案:不是。
若可以做腰椎间盘的磁共振普查,中青年人群中很多都会有“椎间盘突出”,但却没有腰痛、腿痛或腿麻的“症状”,是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所以大家在体检或是其他检查中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字眼,只要没有明显的疼痛或麻木的症状,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腰椎间盘突出要做哪些检查?
当然,即使自测和症状都高度怀疑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终也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确诊。一般来说,临床检查主要有几种:
腰椎正侧位X光平片:有时候可能会需要加上腰椎的过伸过屈位X光平片。它的特点是简单方便,费用低,通常用于筛查,会有一点点辐射,但对身体影响不大,不过孕妇还是得禁用。
腰椎CT:它的特点是方便快捷,诊断可靠,检查的辐射剂量会稍大一点,但偶尔一次影响也不会大。
腰椎磁共振(MRI)检查:它的特点是精确度高,诊断明确金标准,没有辐射,但价格略贵。
腰椎间盘突出的自我疗法
一、动髋:仰卧,先以右腿向脚的前方猛然一伸,同时髋部向右一摆。再做左腿。动作要协调而有力,两腿交替做二十至三十次。
二、蹬腿:仰卧,尽量屈曲髋、膝关节,足背勾紧(背屈)。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约四十五度)蹬出后,将大小腿肌肉绷紧,放下还原。两腿交替做二十三十次。
三、昂胸:俯卧,用双手支撑床上,先从头部后仰开始,同时支撑手渐渐撑起而把胸部向上昂起,最后使劲后仰,力度达到腰部为止。平伏休息,重复五至十次。
四、鱼跃:俯卧,两手放在腰部,把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做成弓状。注意膝部不要弯曲。尽量在这一姿势下维持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好。
五、下腰和后伸:站立,两腿分开约肩宽,足尖向内。弹动性地向前弯腰,使手触地。然后复位再向后伸腰,也要弹动性地后伸到最大量。反复五至十次,病情好转后加大动作幅度,注意循序渐进。
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注意事项
1、睡硬板床: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应睡硬板床,卧床3周后观察疼痛是否缓解。
2、避免运动:避免进行强刺激运动,连咳嗽、打喷嚏都要小心,防止便秘。
3、轻度锻炼: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